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完整4篇)
相关推荐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 篇1
幼儿园主题活动快乐公寓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快乐的含义。知道大家在一起会得到快乐,共同劳动会得到快乐,为别人解决困难也会得到快乐。
2.积极参与活动,学习用清晰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理解快乐的含义,知道大家在一起会得到快乐,共同劳动会得到快乐,为别人解决困难也会得到快乐。
活动难点:
能积极参与活动,会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快乐公寓》ppt、房子图片,小动物图片(根据故事中的动物)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一起唱《快乐拍手歌》,感受快乐!
师:我们小朋友这么快乐,还应该把快乐的心情传递给朋友们,森林的小动物们却一点儿也不快乐,我们来听听怎么了。
二、分段讲述故事,理解快乐。
1、教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第一段(讲到狐狸)
提问:故事里讲到了哪些小动物啊?它们遇到了什么麻烦?
师:它们都感到很孤独,所以感到不快乐,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它们吗?引导幼儿想办法帮助小动物们
师:小朋友们真有爱心,帮它们想了这么多办法,小动物们知道了一定会谢谢你们的。那在故事里,它们想了什么办法呢?我们听一听。
2、老师结合图片讲述第二段故事(表示赞同)
师:小动物们想了什么办法呀?
师:要造公寓,必须先设计图纸,这个图纸的设计可要交给爱动脑筋的小动物了,你们说交给谁来做呢?为什么?
师:小动物们都说要发挥自己的特长,靠自己的劳动盖公寓。你看它们是怎样造房子的?每个小动物都干了什么?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三段,讲述完后出示一座漂亮的房子图片
师:哇,这么漂亮的房子,小动物们看了会怎么样?
三、幼儿交流分房想法。
1、师:新房子造好了,请几只小动物不知道住哪个房间,请小朋友来帮忙。
2、分别请幼儿来分房间并讲述分配理由。
3、出示鸭子:“看,谁来了!”
师:鸭妈妈好象有点不开心,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们来听听?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师:大家是怎样帮助鸭妈妈和鸭宝宝的?
师:现在新房子里住满了动物,小动物们可以在一起玩了,真快乐。老师把小动物们发生的事情,编成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四、幼儿完整倾听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帮这个新房子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小结:我们今天跟好朋友在一起得到了快乐,给小动物分房得到了快乐,为小动物解决困难也得到了快乐,以后我们每天都要快快乐乐的,做个快乐的小朋友,还要把快乐带给身边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及时的做出反应,活动气氛比较活跃,流程清晰。
活动后分析、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觉得有以下几点不足:
1、问题设置不够贴近幼儿生活
活动中设置的问题如:“必须要先设计图纸,图纸的设计要交给爱动脑经的小动物”,孩子回答时问题总容易跑偏,问题在于“图纸”是幼儿所不熟悉的,所以他们难免会答非所问。另一个问题“小动物们怎样造房子的”,孩子们前期对造房子缺少一定的经验积累,这样的问题只会让幼儿回答一些与造房子无关的话。
2、对“快乐”没有进行提升
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能够理解快乐,知道快乐的意义。活动后我发现在活动中对“快乐”还是停在一些浅显的问题上,应该尝试在活动中让幼儿分享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说一说怎样的事情能让人快乐。这样贴近幼儿自身的问题,应该更能激发幼儿对快乐的理解。
总之在语言活动中自己对问题的设置以及对幼儿回答后的追问能力还有待提高,希望自己在日常活动能重视每一次的活动、重视活动后的自己我反思、从而逐步提高自己教学的能力。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 篇2
幼儿园主题活动我爱运动及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用双手协调地撕出一定的形状,并能组合粘贴出不同动态的人物形象。
2、体验合作组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彩色纸若干。(大小不同)
2、记号笔人手一支,粉笔若干。
3、每组一份浆糊、抹布。
4、两张1K的牛皮纸竖接。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导入活动:
游戏名称:运动猜谜。在游戏中,老师先做一些运动的动作,请幼儿猜这是什么运动?在请幼儿来做动作,其他幼儿猜。
2、谈话讨论:说说这些动态,人物的头和身体是什么样的?
3、出示已撕好的头和身体,请幼儿上前摆出各种刚才看见的动态形象。(教师可适当给予帮助)
4、交待活动内容,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A、请幼儿用双手协调地撕出自己头、身体和四肢的形状。
(能力强的幼儿可撕出三角形的身体。)
B、幼儿将撕好的头、身体和四肢的形状进行动态的摆放,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在做什么运动。
C、 将头、身体和四肢的形状进行动态的摆放好后,用浆糊先粘住一点,然后再贴到大的牛皮纸上。
(提醒幼儿画面合作组画的布局,要考虑别人贴的位置)
D、用记号笔给人物画上五官。
E、用粉笔在边缘上进行加粗,然后涂抹。
(注意色彩的搭配,给自己加上腮红)
5、幼儿合作粘贴组画,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任务动态的摆放及粘贴。在大纸的构图上,教师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
6、评价作业,展示幼儿作品。
A、集体欣赏,体验合作组画的乐趣。
B、听音乐,模仿运动人物的动态。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提出了"感受与创造并重"的教育观,强调让幼儿的视觉和情感获得满足、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可见,美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有美的享受。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 篇3
幼儿园主题活动四季舞会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比较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排序方法,发展观察、比较、探索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主设计排序方法、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排序方法。
难点:发现物体递增、递减的规律并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过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物体。
2.物质准备:
(1)彩旗两条:一条按红黄蓝规律排序;一条按2红2绿规律排序。
(2)彩链两条:一条按红色黄色不变绿色递增的规律排序;一条按红色黄色不变绿色递减的规律排序。
(3)幼儿操作《幼儿用书》17、18、19、20、23、24页,双面胶、绳子若干。
活动过程
1、以“四季舞会”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最近我们一直在讨论四季,四季真美丽,我们开个四季舞会好吗?
(2)大家一起来布置会场,我们该如何布置呢?
(3)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布置会场的方法,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评析:这一环节是导入环节,通过与幼儿讨论布置会场的方法,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彩旗和彩链的排列规律。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彩旗1,提问:这条彩旗上有什么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呢?它是按照红黄蓝的规律排列的。
(2)教师出示彩旗2,提问:接下去应该怎样排呢?为什么?它是按照2红2绿的规律排的。
(3)教师小结:刚才两条彩旗,一条是按照红黄蓝的规律排列的;还有一条是按照2红2绿的规律排的。如果把颜色的规律改变就能排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彩旗。
(4)提问:你想用什么颜色,排列成一条有规律的彩旗呢?
(5)教师出示彩链1,提问这条彩链有个什么秘密?你发现它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的?什么颜色没有变?绿色是怎样变化的?
(6)教师小结规律:这条彩链是按照:红色黄色不变,绿色一个比一个多的规律来排列的。
(7)教师出示彩链2,提问这条彩链跟刚才的一条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不一样?你发现它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的?
(8)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规律:这条彩链是按照:红色黄色不变,绿色一个比一个少的规律来排列的。
(9)教师小结:刚才两条彩链,一条是按照红色黄色不变,绿色一个比一个多的规律来排列的;还有一条是按照红色黄色不变,绿色一个比一个少的规律来排列的。如果把数量改变也能排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彩链。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 篇4
幼儿园主题活动《纸是大力士》含反思
中班教案《纸是大力士》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了解纸可承重的特性,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纸可承重的特性。
2、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白纸、卡纸每人一张,桥墩每人两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纸的作用”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教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看一样东西,你们以前认识它吗?”(提问:这是什么纸?你还知道有什么纸?这些纸有什么作用?纸有力气吗?你们还知道什么纸力气大吗?)
二、操作实验,感知纸的厚薄不同,承重不同。
1、教师出示两种纸。
”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两种纸,来,看一看摸一摸,这是什么纸?“(硬白纸)这又是什么纸?(卡纸、白纸)
教师:“好!今天呀,我们就让它们两个比一比,看谁的力气最大,谁才是大力士?怎么比呢?用纸搭一座桥,在它上面放积木,谁身上放的积木多,又不塌下来,谁的力气就最大,谁就是大力士!注意了放积木的时候要一个一个轻轻地放在中间,试的时候要一张一张的试,卡纸和白纸都要试一试。开始了,孩子们!好!到后面找你们的玩具试一试。”
图片
2、孩子实验,教师指导。
教师:“好了孩子们,把你们的卡纸放到中间,到老师这里来,真棒真乖!看!老师已经坐好了,你们也快点坐好!
3、记录总结。
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刚才做的卡纸和白纸,谁的力气大?谁是大力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那咱们一起试一试好比好?老师放积木你们给老师数着!白纸放几个?
记一记:(用数字表示)
教师:“卡纸放几个?”
记一记:...
教师:“白纸和卡纸谁的力气大?为什么卡纸上面放的积木多?”
教师:“奥,原来呀,纸是有力气的,它们的厚薄不一样,力气就不一样大,纸越厚,力气就
越大,纸越薄,力气就越小。
三、操作感知、纸的形状不一样,力气也不一样:
1、教师:“孩子们你们看,现在白纸的力气小,如果我们把白纸折一折,变一变,如:把白纸对折一次或两次或变成扇子形状,(边说边演示)那么它的力气会有有变化吗?会变大还是会变小呢?这张白纸会不会也变成大力士呢?找一张白纸试一试好不好?“(孩子操作)
2、孩子实验,教师指导。
教师:“好了孩子们到老师这里来,做好了!(提问:纸的形状变了以后,它的力气变了吗?怎样做的?”
3、记录总结。
教师:“这是老师折好的白纸,咱们一起试一试,记录以下,好吗?”
折一次...
折两次...
折扇子形状...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才是大力士呢?”原来纸折的次数越多,力气就越大。”
活动延伸:
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棒!你们把白纸也变成了大力士,那其它的纸如报纸、皱纹纸它们的力气大不大呢?怎样把它们变成大力士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可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咱们只能进行到这里了,我们以后再试一试好不好?”
教学反思:
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活动中小乖能够自己动手实践探索发现纸的形状变化与支撑力之间的关系,并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合作环节中,小乖不愿意与同伴合作,想通过一个人的力量完成任务,体现了小乖缺少良好的学习品质,合作探索交流是科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