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考察笔记(4篇)
相关推荐
野外地质考察笔记1
经系黄老师介绍,我们南华大学资勘专业4人参与了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在江西赣州宁都县的核地质项目实习。在江西赣州的野外地质实习经历,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记。我们四人从学校出发,怀着对实习工作未知的期待与兴奋去往赣州。赣州的山川大地宛如一本厚重的地质百科全书,等待着我们去翻阅、去探索。
在我们开始实习前,带队的杨帆老师给我们开了一个简短的小会,会议上她对后续工作进行了安排。同时在会议上,多次强调野外工作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在她的强调下,我们也意识到,野外工作不是只有美丽的风景,其中也是蕴藏着危机。这也提醒着我,一个未来的地质人,也要时刻具有安全意识。
实习过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同学们一起穿梭在山间小道上,互相交流着自己的发现和见解。遇到难题时,大家共同探讨,集思广益,寻找解决方案。我们互相提醒注意安全,分享着发现新地质现象的喜悦。有时候,为了到达一个难以到达的地点,我们会互相搀扶、互相鼓励。这种团队精神不仅让我们在实习中更加顺利地完成任务,也让我们在彼此的陪伴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然而,野外地质实习并非一帆风顺。
我们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崎岖的山路让我们的脚步变得沉重,炎热的天气和蚊虫的叮咬让我们备受煎熬。有时候,突如其来的暴雨会打乱我们的计划,让我们不得不寻找避雨的地方。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让我们退缩。相反,它们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探索的决心。我们知道,地质工作者就是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寻找真理,为人类了解地球、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地质现象描述:桃山矿田位于江西省南部,至今已发现大型*矿床1个,中型*矿床2个,小型*矿床9个,是我国最重要的花岗岩型*矿田之一。
桃山矿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闽赣后加里东隆起带的中部,华南褶皱系内宜黄—安远与南城—大余深大断裂所夹持的大王山—于山花岗岩型*矿成矿带中段。两条深大断裂控制了桃山复式花岗岩体的展布,*矿床主要分布于复式岩体内。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套震旦系—寒武系的浅变质千枚岩、炭质板岩、变质砂岩,构成本区的基底,分布于岩体外围,局部还可见石英云母片岩。岩体东南部与白垩纪裂陷红盆呈断层接触[1]。
在实地勘察过程中,在目标岩石周围可以发现破碎的硅化带。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桃山地区沥青*矿测年显示*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性,高温绢英岩化型*矿床属燕山早期*矿化的产物,而交点型、硅化带型和低温伊利石化型*矿床主要属燕山晚期*矿化的产物[1]。图二 含*矿石样品图三 周围岩体的硅化脉第一次出野外工作时,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该地区的岩石基本情况(图一)。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矿床为热液型矿床,其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便是斑状花岗岩和似斑状花岗岩。桃山矿区岩体富含云母类矿物,在目标地区的山间小路上可以看见很多闪闪发光的碎屑,十分漂亮。同时杨帆老师教会我们如何初步判断岩石的蚀变,如绿泥石化,赤铁矿化。我们也是凭借这些知识,在后面精确找到了富含*矿的岩体并进行了采集。
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也曾探索到开采过的矿洞。不过杨老师提醒我们,没有做好安全措施,不能贸然进洞。原因是*元素会衰变成氡,产生有毒的氡气,如果我们贸然进去的话,必定会出现危险。最后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也是放弃进入洞中。不得不再次强调的是,在野外工作中,保证自己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以后出野外也能牢记,不做危险行为。图九 矿洞口在工作区附近,有另外一个比较有名的地质现象——丹霞地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石城通天寨,在那我们对课本中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认识。首先丹霞地貌以红色砂岩为主,其岩体较大,形状奇特。
例如:石笋干霄、济公石、鲤鱼石、鹰嘴石、狮子崖、通天岩、阴阳石并列,净土岩、达摩岩、五仙岩、梳脑石、仙人犁田等。同时我还观察到岩石新鲜切面,有沉积的痕迹。剖面上沉积颗粒由粗变细后又突然转为大颗粒之后又变细,形成循环。据此我初步推测该地区经历多次且规律的地质活动。 新鲜沉积切面这次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苦性。地质研究不仅关乎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发展。通过对地质环境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同时,地质工作也需要我们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坚韧的毅力。在野外,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强大的内心,才能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回顾这次江西赣州的野外地质实习,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地质工作的热爱。我将永远铭记这段宝贵的经历,它将激励我在地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探索地球的奥秘、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1]俞一凡,王乐,夏应冰.桃山矿田*矿成矿模式研究[C]//江西省地质学会.江西地学新进展2021-江西省地质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江西省地质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4.
野外地质考察笔记2
矿石,对于我所在的这个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来说并不陌生。*矿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资源,主要用于国防建设和核能发展。*资源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核电站需要大量的*,航母和潜艇的*核反应堆、原子弹和氢弹也都离不开*;*浓缩过程的副产品贫*,还能用来生产贫*弹和高强度装甲。但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一个贫*国。
为了摘掉这个“贫油”的帽子,我国近几年来不断发展*矿勘探、采集、提炼等新型技术,实现了多个从0到1的突破。恰逢暑假,我以及另外三位同学跟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两位老师对广西桃山矿田几个典型的*矿床进行了考察。图1 赣州西站桃山*矿田是我国目前探明的大型花岗岩型*矿床之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附近。
碎裂蚀变岩型*矿化是区内主要成矿类型,储量大,但矿体短小分散、品位低。在实习开始之前,带队老师为我们四位学生开了一个简短的小会。简述了我们这次参加项目的内容,为我们分配了任务,并且将我们分为了两个小组,嘱咐我们互相帮助配合。同时给予了两个小组罗盘、伽马枪、地质锤等一些实习期间需要用到的物品,并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到了野外区域,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十分方便且好用的方法去寻找我们需要工作的区域,它叫做“老乡找矿法”。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十分的有作用,通过这个方法我们顺利的寻找到了工作区。在这之后,我们便带上伽马枪对当地的岩体进行测量,对岩体的侵蚀情况经行观察描述。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所发现的一些现象并向我们讲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让我们受益良多。之后我们开始使用伽马枪去测量岩石和区域所含的伽马值,使用地质锤去敲下一些有研究价值的岩石样本。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将我们在学校中学习的罗盘使用知识应用到了我们的野外工作当中。在测量岩层产状时,我们反复调整地质罗盘的位置和角度,最终成功获取了准确的数据。
工作区附近有着小溪和河,更存在着一些瀑布与天然山洞。这让我们的心情不可避免的欣喜,尽管疲累、伤口疼痛,但这美景足够慰藉。除野外的工作外,我们还有着绘图以及整理资料的工作任务。为此,我们学习并且使用了CorelDRAW 2019,快速且有效的完成了工作。本次野外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实习经历,使我学习到了许多的知识,更使我认识到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这次实习,不仅让我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我愿将把在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分享出去并且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野外地质考察笔记3
岩体地质介绍:桃山复式花岗岩体位于江西省**县境内,地处华南*矿省桃山诸广山*矿成矿带的北端,出露面积达1100km2,岩体东邻广昌宁都断陷红盆,东北为新丰街岩体,北部、西部、南部为前寒武纪浅变质岩。岩体整体呈北东向沿复式背斜侵入,岩浆活动主要为印支期、燕山期。桃山复式花岗岩体为一产岩体,岩体内产有12个矿床、众多*矿点、矿化点和*异常点带,落实了桃山矿田,其中11*矿床集中分布于岩体北东部打古寨一带约120km2范围内,仅个别*矿床产岩体南部蔡江乡;*矿床以产于燕山早期岩体为主,仅个别*矿床产于印支期岩体中[1]。
7月至9月,在王老师的介绍下,我和陈、邓、刘四人前往江西省赣州市桃山地区进行生产实习。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但这段经历令人难以忘怀。在此期间,我们不仅对书中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在实习过程中掌握了许多新知识。抵达宁都县的第二天,两位带队老师对我们进行了安全教育,并安排了工作分工。他们详细介绍了野外工作时需要携带的物品,如伽马枪、地质锤、罗盘、样品袋及蛇药等,确保我们为野外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在野外工作中,我们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研究已有资料,寻找已查明的*矿床,并在到达大致位置后,向当地村民询问,进一步找到当年地质队打钻的地方。运用地质知识观察特殊岩体,并使用伽马枪探测岩石的伽马值,从而确定位置。随后,我们采集了所需的岩石样品。
采集岩石样品,会用马克笔标记在哪取样,取样日期以及编号,以此为后面整理样品提供方便,不会出现记错记混的情况,在生活上也可以像这样对于复杂的事情用记号标记,以免混乱。在野外实习偶尔会遇到特殊岩体,需要测量其产状,这就是运用罗盘的时候了,按照雨母山实习学到的罗盘使用方法,很快测出来岩体的产状。在这次野外工作中,我不仅学到了一些普遍的地理知识,还掌握了一些蚀变现象,比如红化,它具有一定的找矿指示作用。此外,我还学习了节理的相关知识,这不仅让我学到了新知识,也巩固了我的旧知识。在此次实习中,我花费了大部分时间进行室内整理工作,并且学会了使用CorelDRAW软件进行绘图。虽然绘图过程有些无趣,但是完成的那一刻充满了成就感。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上一代地质队对勘查事业的热情,并学会了如何记录野外记录本。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仪进行测量,掌握了地质图的阅读和理解方法,了解了地质时代和地层划分的基本概念。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参与了岩石样品的采集和鉴定工作,学习了岩石的分类和鉴定方法。通过这些学习和实践,我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实习收获与感悟通过这次地质探矿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次暑期地质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许多地质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探矿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地质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发现,不断学习和进步。同时,地质工作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不断突破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地质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协作完成,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任务。在实习过程中,我和队友们一起克服了各种困难,共同完成了任务,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此外,我还意识到地质工作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质勘探是资源开发的基础,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地质工作的决心。总之,这次地质探矿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质工作,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地质工作的决心。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地质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关注地质工作,为我国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野外地质考察笔记4
在王老师的介绍下,我和石传壮、邓尧军、刘鹏四名同学跟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王老师对广西桃山矿田几个典型的*矿床进行了考察。
矿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资源,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和矿能发展。中国的*矿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湖南、广西以及新疆、辽宁、云南、河北、内蒙古、浙江、甘肃等省区。尽管中国是核电大国,但*矿资源并不丰富,大部分*资源属于非常规*,品位低且埋藏深,开采成本高,目前*资源大部分需要进口。桃山*矿田位于中国江西省赣州市**县和**县境内,该矿田具备南方硬岩典型特征,矿田 内*资源量丰富,矿体呈脉状、群脉状,矿脉薄、矿石品位低。实习开始前带队老师给我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会议上把我们四个学生分成了两个小组,给我们分配了地质锤、伽马枪、罗盘等一系列野外工作物品。
并且在会议上多次强调了在野外的安全问题,这提醒了我们在野外时不能光注意收获知识与美丽的风景。还需注意那些暗藏的危险。在实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是高效完成各项任务的关键。无论是标本采集还是探矿工程观察,每个环节都需要团队成员密切配合。我们学会了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在遇到分歧时,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协商来达成共识,如在绘制地质剖面图时,对于地层界线的划分和构造形态的解释可能存在不同看法,成员们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并结合野外实际观察情况进行充分讨论,最终确定了合理的方案。
这种沟通与协调能力的培养将对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工作内容:1.在观察岩石方面,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多指导。老师首先强调了观察岩石的整体外观,包括颜色、颗粒大小和形状等基本特征。然后,老师引导我们仔细观察岩石的矿物组成,通过肉眼识别和简单的工具辅助(如放大镜),我们学会了分辨花岗岩中的主要矿物。
同时,老师也着重教导我们如何识别岩石的蚀变状态。在观察到一些岩石表面有颜色变化或特殊的矿物集合体时,老师详细讲解了这可能是蚀变作用的结果。例如,在观察到部分岩石表面呈现出绿色的矿物集合体时,老师指出这可能是绿泥石化蚀变,是由于热液作用使原岩中的某些矿物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绿泥石。这种蚀变现象可能与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活动以及潜在的矿化作用有关。
2.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将我们在学校中学习的罗盘的使用应用到了我们的野外工作当中,在测量岩层产状时,我们反复调整地质罗盘的位置和角度,最终成功获取了准确的数据。这种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让我对地质罗盘的使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3.对于岩石标本的采集,当确定某一岩石具有研究价值后,我们首先选择岩石结构完整、新鲜未风化的部分。使用地质锤,小心地敲下大小合适的块状样品。
采集过程中,团队成员根据各自的体力和技能进行分工。体力较好的成员负责挖掘和搬运较大较重的岩石标本,而细心的成员则负责标注好采集地点、层位和岩石名称(初步判断).大家互相提醒注意标本的完整性和代表性,如果遇到难以采集的标本,成员们会一起商量对策,发挥各自的创意和经验来解决问题。
4.野外工作常常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也伴随着意想不到的美景。那天我们走在人迹罕至的山间小路上,突然耳边传来哗哗的流水声,我们走近一看原来是一道瀑布,野外工作的辛苦在那一刻被这美景冲淡。虽然我们是为了科研而来,但大自然却毫不吝啬地馈赠了我们这样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份意外之喜,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工作,也更加敬畏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
5.在室内进行地质图绘制是整个实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首先,我们根据野外采集的各个观测点的数据,包括地层、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等信息,然后导入到新学习到的绘图软件CorelDRAW上,然后根据野外记录的坐标信息,将各个观测点准确地标注在底图上。接着,依据不同地层的分布范围和岩石类型,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进行区分绘制。
本次野外实习不仅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更是对我个人能力和素质的一次全面提升。通过实习,我不仅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并且深刻体会到地质工作的艰辛与不易,需要长时间在野外工作,面临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地质工作的魅力,每一次新的地质发现都像是解开大自然的一个谜题,充满了成就感。这种体验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地质探矿事业的决心。